TweedyNateholic

一期一会

樱花中的六朝风韵

——浅谈《阴阳师》中的道家思想

《阴阳师》(日语:陰陽師/おんみょうじ )是日本当代作家梦枕貘所著的日本小说系列。书中的男主角之一安倍晴明是一位阴阳师(日语:おんみょうじ、おんようじ)。阴阳师,是日本古代律令制下,在中务省阴阳寮所属的官职。以阴阳五行思想为基础的阴阳道,从事占术、咒术、祭祀、祈祷、历法制定、天文观测等。

安倍晴明生活在平安时代,当时的日本佛教开始盛行,一度压过了日本固有的神道教。神道教与道家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,道家老庄派以大道为根、以自然为伍、以天地为师、以天性为尊,以无为为本,主张清虚自守、无为自化、万物齐同、道法自然、远离政治、逍遥自在。而神道教以祭祀日本本土天神地祇为主,以日本皇祖皇宗的遗训为内容,属于泛灵多神信仰(精灵崇拜),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。它们都与自然保持着和谐共生的关系,道家以天地为师,神道教以天地为神,可以看出,他们对于天地的敬畏之心。

梦枕貘不仅在书中保持了神道教的一些传统,还引入了佛家的许多观念,当然还有更重要的,就是道家思想。

首先从这本书的书名来看,已经和道家思想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。阴、阳二字,简单却又复杂,瞬间把人拖入想象的漩涡。天与地尽皆容纳这二字之中。

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再到老子的道德经中都有提到阴阳,传统道家思想观念中的阴阳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,无论是哲学,医学,建筑等,都与阴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
这里的阴阳,作者自己也并没有详细的解释,而是用了这么一段话来引入:相传日本的平安时代,世界明暗未分,人鬼妖杂相共处。而阴阳师扮演的角色,简单来说,只是为人鬼解忧。

在阴阳师的眼里,人与鬼是一视同仁的,不会因为鬼的身份而除去他们,反而是认真的倾听,为他们排忧解难。阴阳二字之中,本就包含了鬼神,因此,阴阳师身上背负的,其实更多是超越一切的,是整个世界的融合。

安倍晴明是一个云一样的男子,他飘渺不定,关于他的传说都带着神秘,其中最神秘的应该是他的身世,据传他是白狐之子。因此,梦枕貘笔下的是一个云一般飘逸俊朗的男子,他似乎永远恬淡闲适,波澜不惊。在面对鬼妖时,他和友人淡漠生死,安然自适的游走于阴阳边缘。他总是带着一抹玩味的笑容,对什么事的态度也都泛泛,似乎什么都不甚在意。于是每一个短小的故事开头都是这样的画面:推开土御门小路上一座大唐风格宅邸的虚掩的大门,充满田原气息的一派清新之景徐徐地铺展开。院落里的外廊光滑干净的地板上,随意地摆放着来自大唐的琉璃杯与美酒。一位身着白色狩衣的年轻男子背倚着廊柱,微笑着与一旁的友人对饮浅斟低酌。

看起来,这样的情景似乎与想象中人与鬼神共处的情况完全不同,没有惨叫,没有阴风,没有杀戮,有的只是如画卷的庭院和两个对饮的俊朗男子。他们的谈话总少不了围绕一个话题——“咒”。“咒”是什么呢?晴明从来没有认真地为友人源博雅解释过,他总是笑着看源博雅为这个问题迷惑。

他说“咒”包含了一切,所有的人,物,山川,河流……天地间的一切,都与“咒”密不可分。“咒”是一切,一切都是“咒”。是不是颇有些“庄周梦蝶”的味道?是我梦见了蝴蝶,还是蝴蝶梦到了我?“咒”包含了一切,一切又都是“咒”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:世界上最短的“咒”是名。每个人的名字就是一个“咒”,只要有了这个名字,即使只是读出这个名字,“咒”就会起作用。凡是有名的一切,都会受到“咒”的束缚。

同样的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”这句话中,“道”是宇宙万物的本体,无法用语言去说,“名”则是为人的理解而生,是相对的。

《阴阳师》中“咒”是永恒存在的,不会因为任何条件改变,名则是后人加上的,凡是命名的东西,都受到“咒”的束缚,所以即使名在改变,“咒”是不变的,“咒”不能具体的表述出来,但它是存在的,并且一直存在。冯友兰先生认为道是万物本原,无从命名,所以无法用语言表达它。但我们又想要表达它,便不得不用语言来加以形容,称它为“道”。

怪不得书中的源博雅一直在迷惑——到底咒是什么呢?他一会清楚,一会又迷糊,还是追问着晴明,清明却总是淡淡的笑着,似乎在欣赏博雅为了“咒”迷蒙的样子。并不是他有意卖关子,而是“咒”确实是无法用具体的语言表述的东西。书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:

天空还不是一碧如洗,仍覆盖着薄薄的云絮,整块整块地闪着银白的光。不知道太阳在哪里,只有柔和的光线不知从何处照出,细雨正从空中洒落下来。

“梅雨终于要过去了。”宽朝僧正说。

 看语气,并不指望晴明应和他。

“是啊。”晴明薄薄的朱唇边浮着若有若无的笑意。他身上裹着宽松的白色狩衣,并没有追逐宽朝僧正的视线,仍在放眼庭院。

“雨亦水,池亦水。雨持续不停则谓之梅雨,潴积在地则称之为池水,依其不同的存在方式称呼其名,虽时时刻刻有所变化,而水的本体却从未改变。”

……

“这个尘世间,是由事物本身的佛性与如同泡影一般的咒所组成的,是这么一回事吧。”

像打谜语一样,宽朝问晴明。

“所谓佛的存在,不也是一种咒吗?”晴明感慨道。

“这么说,你的意思就是,世界的本源也好,人的本性也好,都是咒了?”

“没错,我正是这个意思。”

“了不得,了不得。”

 宽朝心有契悟般扬声大笑:“晴明大人的话真是太有趣了。”

从这段对话中这一很明显的看到,晴明口中的“咒”与“道”如出一辙,不可言,不必言。

整部《阴阳师》都是围绕“咒”,由它而起,至今也没有结局,也许就像“咒”一样,作者本人也不愿意让这个故事结束,一场温暖的梦,没有结局,不是很好吗?

阅读这个故事,可以从中感受到强烈的“六朝风韵”。一种雅致飘然而出。安倍晴明的身上似乎有着魏晋名士的身影。

优雅的人物,幽静的庭院,散淡的笔墨,一个沉睡的平安京被作者唤醒。

能遥遥地透过这些樱花文字里,触摸到些许魏晋南北朝的脉搏,实在妙不可言。品读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道家风致,回味无穷。

这感觉,正如周作人先生常引用的大沼枕山的汉诗:“一种风流吾最爱,南朝人物晚唐诗。”

 

参考文献:

维基百科

《阴阳师》序、低回婉转余音绕梁 陈平原

《阴阳师 生成姬卷》序 安倍晴明

《中国哲学简史》 冯友兰

《老子注译及评介》 陈鼓应

评论

© TweedyNateholic | Powered by LOFTER